陜西省首家稅收博物館,蒲城縣稅收博物館,2023年3月30日正式在蒲城縣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揭牌。記者 許艾學 攝
陜西網訊(記者 郝豆 許艾學)七月的渭南,天空澄碧,纖云不染。蒲城興鎮稅務分局的同志們正忙碌著準備搬遷的事,當樓梯拐角處的一扇老門吱呀著被打開時,一篇小城興鎮稅收人的故事被緩緩翻開,一段塵封70年之久的稅收記憶也隨之撲面而來。這一天是2018年7月5日。
今年,在第32個全國稅收宣傳月來臨之際,作為陜西省首家稅收博物館,蒲城縣稅收博物館揭牌儀式在蒲城縣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舉行。這一天是2023年3月30日。
從2018年到2023年,這不是短短五年,是新中國稅務人走過的整整七十三年。這一路走來,從蒲城興鎮稅務所,到興鎮稅務分局,從“興鎮稅月”——渭南市稅務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到蒲城縣稅收博物館,這里留存的是70多年的歲月滄桑,飽含的是70多年的篳路藍縷。地址變遷、機構變動、干部更替,但一個個老物件、一份份珍貴資料所體現出的認真負責、勤奮敬業的精神一直未變。
興鎮“稅”月 新中國稅務人奮斗縮影
蒲城縣,古稱“重泉”“南白水”,位于陜西關中平原東北部,是北京時間的誕生地。蒲城稅收博物館就位于蒲城縣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從外觀上看,這里和街區的氛圍契合,大紅色的門頭,中式仿古的建筑。走進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主題墻上光芒萬丈的“興”字樣浮雕,這個“興”,是興鎮的“興”,是百業興旺“興”,也是興稅強國的“興”,更是民族復興的“興”。
正如陜西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包東紅所言:“興鎮‘稅’月全景記錄了新中國成立70多年稅務工作的時代變遷,是一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縮影,是一座點亮初心使命、淬煉黨性修養、賡續紅色血脈的精神高地。”
在一樓的“稅月足跡”展廳,紅色血脈、奠基創業、過渡調整、稅制改革、機構分設、發展騰飛六個篇章生動呈現了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稅務工作的時代軌跡。1949年的印花稅票、1958年的入黨志愿書、1960年的工作挑戰書、1965年的心得體會、手繡五星紅旗,還有上世紀八十年代稅務辦公場所還原、黑白老照片、黨員干部風采錄等等,讓人眼前不禁浮現出當時老一輩稅務工作者艱苦卻蓬勃的奮斗歲月。
順著臺階扶梯而下,便進入了位于負一層的“稅月留痕”展廳,稅心向黨、稅月變遷、稅收與社會、稅月如歌四個篇章展示的是系統整理的大事記。舊時的印章、老式自行車、泛黃的發票,以及那些不同歷史時期的稅務工作者一心向黨的感人事例,連續20年堅持入黨的李進錄、見義勇為的王軍、支農促產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的許太祥、徒步30里換回錯票的麻有根、廉潔奉公執法的孫滿倉、獲得全國再就業先進個人的王成娃……稅務歷史回望、稅務文化挖掘、稅務形象展示、稅務精神傳承,在這里,你可以進一步了解老一輩稅務人永遠跟黨走的初心和為國為民的情懷。
陜西首家 以稅收為主題的博物館
“‘忠于一事、一事一生’是稅務人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的集體寫照,這8個字代代接力、薪火相傳,已深深厚植于全市2500余名稅務干部的血脈之中。”國家稅務總局渭南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劉瑋這樣說道。
漫步于展廳中,似乎徜徉在新中國稅收變遷的歷史長河里。一幅幅歷史照片、一份份歷史文獻、一個個精心還原的歷史畫面,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色稅收的發展脈絡,勾勒出了波瀾壯闊的紅色稅史畫卷。
“收稅、入黨、妻兒,伴我度風華;艱難、困苦、饑餓,我一世無懼;勤奮、奉獻、廉潔,我無愧于黨。”這是一位寫了20年入黨申請書因家庭成分問題未被組織批準后,寫信給黨中央,經組織考察被批準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李進錄2003年在自己67歲生日之際寫下的一句話,展示興鎮稅務人的形象和品格,彰顯興鎮稅務人的追求與堅守。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他們平凡而偉大的職業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興鎮稅月”精神值得我們永遠學習。
重溫入黨誓詞,回溯初心歷程,汲取信念和力量,在心靈的震撼中,實現精神的嬗變。自新中國成立至今,興鎮稅務機構經歷過30任負責人、分局長,搬過多次家,但歷史資料保存得非常完整,沒有斷代,呈現了各個時期的工作軌跡和時代風貌。在這里,在陜西首家稅收博物館里,你能感受到的是時代變遷磨不去一代代稅務工作者的堅守和溫情,歲月更迭帶不走一代代稅務工作者的擔當和熱情。他們看似默默無聞,卻用平凡而偉大的堅守,推動一次次氣勢如虹的稅收改革,鋪就了新中國稅收事業的坦途。
那輛五六十年代稅收人員騎的自行車,深深地觸動著每一個走進博物館的人,那個年代,稅務人爬山涉水,為了國家稅收不懈奮斗,從他們身上我們仿佛看到了千千萬萬個稅務工作者兢兢業業的身影。
跨越時空、歷久彌新。渭南市蒲城縣稅務局也將堅持以史為鑒,守正創新,更好地發揮稅務博物館綜合教育功能,進一步提煉精神,繼續深度挖掘稅史資料所蘊藏的精神內涵,常態化組織開展“體驗式”“沉浸式”“熏陶式”學習教育,把這里打造成為共產黨員淬煉黨性的熔爐、稅務干部磨礪擔當的陣地、青少年砥礪奮進的課堂,以“忠于一事 一事一生”的家國情懷,“忠誠擔當、崇紀守法、興稅強國”的錚錚誓言,構筑起稅收現代化服務中國式現代化的精神高地。
在這座五谷豐登之城,時間正在“稅”事的不斷變遷中,見證著蒲城“麥更香,倉更實”的一地之新貌,也記錄著“國更強,民更富”的大國復興之路。
陜西省首家稅收博物館,蒲城縣稅收博物館,2023年3月30日正式在蒲城縣槐院里歷史文化街區揭牌。記者 楊大君 攝
從“興鎮稅月”——渭南市稅務系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到蒲城縣稅收博物館,稅務人認真負責、勤奮敬業的精神一直未變。記者 許艾學 攝
走進館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主題墻上光芒萬丈的“興”字樣浮雕。記者 郝豆 攝
一樓的“稅月足跡”展廳,第一篇章為:紅色血脈。記者 郝豆 攝
進入展廳,讓人眼前不禁浮現出當時老一輩稅務工作者艱苦卻蓬勃的奮斗歲月。記者 楊大君 攝
一樓的“稅月足跡”展廳,第二篇章為:奠基創業。記者 郝豆 攝
時代變遷磨不去一代代稅務工作者的堅守和溫情。記者 許艾學 攝
一樓的“稅月足跡”展廳,第三篇章為:過渡調整。記者 郝豆 攝
一樓的“稅月足跡”展廳,第四篇章為:稅制改革。記者 郝豆 攝
上世紀80年代稅務人員辦公場景還原。記者 楊大君 攝
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稅務工作的時代軌跡。記者 許艾學 攝
一樓的“稅月足跡”展廳,第五篇章為:機構分設。記者 許艾學 攝
歲月更迭帶不走一代代稅務工作者的擔當和熱情。記者 許艾學 攝
負一層的“稅月留痕”展廳,第一篇章為:稅心向黨。記者 許艾學 攝
李進錄,堅持入黨20載,永葆赤誠初心。記者 許艾學 攝
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稅務工作的時代軌跡。記者 郝豆 攝
負一層的“稅月留痕”展廳,第二篇章為:稅月變遷。記者 郝豆 攝
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稅務工作的時代軌跡。記者 郝豆 攝
負一層的“稅月留痕”展廳,第三篇章為:稅收與社會。記者 郝豆 攝
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稅務工作的時代軌跡。記者 郝豆 攝
新中國成立后不同時期稅務工作的時代軌跡。記者 許艾學 攝
負一層的“稅月留痕”展廳,第四篇章為:稅月如歌。記者 郝豆 攝
奮斗趁年華,稅收向未來。記者 郝豆 攝
在這座五谷豐登之城,時間正在“稅”事的不斷變遷中,見證著蒲城“麥更香,倉更實”的一地之新貌,也記錄著“國更強,民更富”的大國復興之路。記者 郝豆 攝